Friday, April 21, 2006

HuTong in Beijing

要體會老北京的味道,遊胡同是必然的行程. 套一句北京的順口溜 "有名的胡同三千六,沒名的胡同數不清". 不過隨著北京的現代化, 大小胡同都已在漸漸消失中....因此, 在來北京之前,就盤算著無論如何一定要逛逛胡同 (蒙古語"井"的意思), 以便近距離的觀察老北京人的生活.

吃完早餐後, 便按著旅遊指南直奔鐘鼓樓/什剎海附近的胡同區. 一排穿紅背心的三輪車伕各個舌燦蓮花努力的招攬顧客 (厲害的還準備了景點照片), 一看就像觀光客的我們馬上成為目標.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後, 我要求帶頭最資深的車伕同行 (因為從他的談吐, 我知道他的故事一定說的最精采. 當然我也答應會給他額外的小費). 和爸媽登上兩台三輪車我們出發嘍~~~

一路上車伕像自動語音導覽般, 對著每一棟四合院說著它們的歷史及其門面代表的意義. 這一扇扇華麗或樸實的大門代表著封建時代身分地位的區分. "門當戶對" 的成語便是由家家戶戶的門頭欄數目登不登對而來, 有錢人家的門頭欄多, 貧窮人家的便少. 看著已斑駁的門頭欄, 我仍能想像當時的繁華景象. 車伕接著介紹門前的 "門墩兒", 別小看這一對門枕石, 它可代表著主人的身分呢! 圓形獅子滾繡球造型的門墩兒是武官的家, 而方形門墩兒 (象徵文房四寶) 則是文官宅邸. 至於門前的門階決定了官職品級的高低, 越多階品級越高. 聽到這兒覺得中國五千年封建文化就是靠這層層階級所維持. 古人十年寒窗所追求的就是這門頭欄, 門墩兒, 門階的差別吧!


接下來車伕領我們走進一間叫做 "鴻囍" 的四合院參觀. 裡面住著一對老夫婦和他們的兒子. 老先生十分健談 (聽車伕講他是當地的大戶人家之後, 附近的四合院多是他家的, 1949年後都充公了, 只剩這一棟), 泡了一壺茶, 跟他談天說地蠻有意思的.

走在這棋盤的胡同裡, 時間彷彿是靜止的, 令人留漣. 充滿人文歷史的北京, 我會再回來.....

1 Comments:

At 8:36 PM, Anonymous Anonymous said...

說真的,看你們的部落格真的讓我上癮了,每次都看到不同的經驗,想法,甚至美麗的風景...看完總期待下一篇會是什麼?要努力持續下去喔
Irene

 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